首页 > 知识问答 > 综合知识 >

2007北京高考作文

2025-11-16 22:45:06

问题描述:

2007北京高考作文,快急哭了,求给个思路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6 22:45:06

2007北京高考作文】一、作文题目回顾

200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题目为:“说‘安’”。这是一道典型的议论文题,要求考生围绕“安”字展开思考,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,如安全、安定、安心、安稳、安逸等。

该题目看似简单,实则内涵丰富,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思辨性。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更注重其对社会现象、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感悟。

二、写作思路总结

在写作时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1. 释义“安”:从字形、字义出发,解释“安”的本意,如“宀”表示房屋,“女”表示女子,合起来即为“家中有女子,生活安稳”,体现古人对安定生活的追求。

2. 联系现实: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,探讨“安”在当代的意义。例如,社会的稳定、个人的安全感、家庭的和谐等。

3. 历史与文化:引用古代经典或名人名言,增强文章的深度和文化底蕴。如《论语》中“君子安而不忘危”,《孟子》中的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

4. 个人体验:结合自身经历,讲述“安”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,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。

5. 辩证分析:既要肯定“安”的积极意义,也要指出过度追求“安”可能带来的问题,如安逸导致懈怠、缺乏进取精神等。

三、作文内容结构建议

部分 内容要点 说明
引言 引出“安”的主题 可用古语、诗句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“安”
正文 1. “安”的含义与来源
2. “安”在不同层面的意义(社会、家庭、个人)
3. 历史与文化中的“安”
4. 现代社会对“安”的理解
每一部分可独立成段,层层递进
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、历史事件、社会现象等进行论证 增强说服力
辩证 分析“安”的利与弊 展现思维的全面性
结尾 总结“安”的重要性 回扣主题,升华立意

四、优秀范文示例(节选)

“安”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状态。从《诗经》中“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”的安乐,到《礼记》中“安而不忘危”的警醒,再到现代人对生活稳定的渴望,无不体现出“安”在中华文化中的深刻影响。

然而,“安”并非意味着停滞不前。正如《孟子》所言: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真正的“安”,应是在不断奋斗中实现的稳定与平衡。我们既要珍惜当下的安宁,也要时刻保持警觉,避免因安逸而失去进取的动力。

五、总结

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“说‘安’”是一道富有哲理性的题目,既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,也引导他们关注生活、思考社会。通过合理结构、深入分析与真情实感的表达,可以写出一篇既有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的佳作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